查看原文
其他

1975年中秋,66岁的女词人沈祖棻像往常一样,独自在家

陈晓维 程门问学 2022-07-15

纪录片《爱国词人沈祖棻》画面


一九七五年九月二十日,阴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上午阴雨,下午天气转晴,晚上月亮终于还是出来了。这一天,有两会召开。一是北京的第三届全国运动会,一是山西昔阳的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翻开报纸,上面的主要内容是响应毛主席的指示,开展对《水浒》的评论。报上的黑体字大标题有《宋江是个地地道道的投降派》、《宋江是梁山上的孔孟之徒》,还有《哪个阶级的及时雨》、《宋江与高俅是一丘之貉》等等。

这一天大城武汉也有热闹的圆月亮。月圆之夜,六十六岁的女词人沈祖棻像往常一样,独自在家。

老伴儿程千帆早已赶回下放地──沙洋,继续其放牛牧狗的漫长生涯。女儿丽则,已经成家,住得远,还带着年幼的孩子,来往一次不方便。

丽则昨天陪母亲搭车进了趟城,就算是一家团圆过了。昨天一大早,娘俩约在武昌汽车站碰面,一起过江去汉口。本来想采购点食品和生活用品,没想到副食商店里除了月饼之外,其它商品一概没有,所有的橱窗都空空如也。月饼票单位倒是发了,不过因为今年发的各式各样的票太多,老太太糊涂,带错了品种,所以就连月饼也没买上。两个人走累了,进了家像样的饭店。看着菜单一问服务员,想吃的菜因为原料紧缺,一个都做不了。只好出来,另找了家小吃店,一人要了碗三两的热干面。这热干面就是把芝麻酱、酱油和醋胡乱倒在热挂面里,搅和搅和。味道好坏谈不上,吃进肚子左右也算一餐。一天走下来,不仅吃的不如意,其它商品质量也下降得厉害。高级毛巾,价格照旧,质量却只能抵得上原来低档货的水平。以前有得卖的粗糙信纸,在文具店里也断货了。沈祖棻跟女儿嘀咕,为什么几个月之间,市面上的一切变化如此之大?最后,她只好凑合着买了两块低级的绸布带回家。

女儿丽则对母亲很孝顺。她和爱人两口子都是武昌关山汽车标准件厂做螺钉的工人。这是让沈祖棻很欣慰的事情。(程千帆曾写信给施蛰存“能令后嗣不再作知识分子,即大佳事。想兄亦同此感耳。”)武汉天气热,女儿怕母亲没有吃的,每个礼拜都大老远地抱着两岁的女儿早早,挤公共汽车过来探望(车上从来没有人给让座)。每次都会送来一点点工厂门外农民挑担子卖的鱼或者小鸡,有时候也带些蔬菜。为了这个中秋节,丽则还特意去汉口最高级的商场给母亲买了一罐难得一见的烤夫罐头。

1975年3月17日,沈祖棻、程千帆与女儿一家在东湖留影

女儿再孝顺,日子还是得一个人过。一个体弱多病的老年人过日子,虽然简单,但具体而微,家务繁琐,还是有永无休止的感觉。就说吃的吧。火炉武汉,暑气蒸人。再好的菜,生的熟的,都放不了多长时间。尤其是几年来蔬菜供应一直紧张,想吃,就得在烈日下跑好远的路去买,到了菜市场,还是可能空手而归。沈祖棻只好常常就着自己腌的酸菜或是副食店里买的咸菜,下一点面条吃。

家里住的房子呢。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沈祖棻一家就被迫从武汉大学特二区搬到小码头九区偏僻的平房里。这处房子是以前为苏联专家的汽车司机盖的临时性建筑。苏联专家撤走之后,废弃了很多年。周围住户极少,且进城很不方便。“道途绝灯火,蛇蝮伏荆榛。昏夜寂如死,暗林疑有人。”屋子小,很多旧东西放不下。“辄思赠人,而无敢受者,无已,乃弃之门外,一夕皆尽。”(程千帆语)一下雨,屋顶就漏水。一个晚上得起来好几次,移盆接漏,叠砖挡水。等水积满了,再一下下用簸箕把水倾掉。这房子屋外的地面比室内高出一尺,屋外的积水有时会混着泥沙破门而入,时有泛滥的危险。而最近一个月里自来水管爆炸了两次,更让人提心吊胆。晚上沈祖棻一听到雨点敲打屋顶的声音,就知道几路神仙,又要夹攻而来了。这一晚上就必然彻夜难眠。

除了水患,还有一件让人头疼的事,就是发霉。此地气候湿热,衣物特别容易发霉。布鞋放在床底下一个礼拜,就霉烂得不能要了。毛毯三天不盖就发潮。所以不下雨的时候,必须立即把衣物晒干。晒完收,收完晒,折腾来折腾去,也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再加上鼠害大作,蚊蝇骚扰,一天下来,也只能是日忙三餐,夜图一宿,难有片刻安宁。这样的生活确实有些困苦,但沈祖棻感到疲惫寂寞之余,却还能将其看作是命运存乎其间。唯心了一点,总也算得了个彼岸。她说自己的房子:“此地人谓乃学校边疆,故贬谪者居之。老而无用,及青年无地位权势,无后门人情,总之不关紧要者,亦暂居之。偶读唐人诗,则卑湿瘴疠,生活困苦,固贬谪边远应有之义也。”

有了这份乐天知命,中秋节这天的上午,沈祖棻就高高兴兴地冒雨到附近的小店买了两块月饼。虽然硬一点,但还是豆沙馅的。下午天气转晴了,在家里清理清理积水,晒晒衣服,很快就到晚上了。静寂无声之中,她吃了一点南瓜,油放得很少。切了半个豆沙馅月饼,再把女儿给买的那瓶烤夫罐头打开,享用了一点点,算是一个人庆祝节日。晚饭过后,她坐在灯下,提笔做了两首诗。

第一首:

佳节愁风雨,耽闲远冷庖。

团圆付离别,游赏隔朋交。

娇女无佳沐,邻家自酒肴。

心魂誓相守,诗句莫推敲。


第二首:

嫦娥亦幽独,相望莫相哀。

岂洒伤离泪,还倾对影杯。

得窥金镜满,终喜碧云开。

饼饵前村买,犹馀老兴催。


沈祖棻以《涉江词》名扬天下,不过《涉江词》里的作品都是建国前所作,四九之后几乎不作词了。直到七十年代退休了,居家寂寞,才又拿起笔来作上几首诗。写了诗,总要给人看。这些诗,有的寄给在沙洋劳动的老伴儿程千帆,有些抄给少数的几个至交,兜兜转转,总不出小圈子。沈祖棻一直师法阮嗣宗,心怀“避席畏闻文字狱”之虑。写给朋友看的,稍涉敏感,总要嘱咐他们阅后焚烧,免生事端。

即使到了各方面形势好转的一九七七年,她依然保持着高度警惕。在她因车祸辞世前半年,一封致施蛰存的信里,沈祖棻这样写道:“承周君同乡某公,推许拙作,竟不辞复写之劳,分赠友好,厚意盛情,能无知音之感?惟拙作既不值如此,而文字贾祸,殷鉴不远,虽旧作不涉时事,但牵强附会之风盛行,仍不宜多所流传也。前武大刘弘度丈,精于词,曾拟印行旧稿未成。而运动中竟因此一案,牵连多人,皆被批斗,至刘死而犹未已,可畏也。幸棻自来武大,未尝以词示人(除刘公外),有问者,辄以旧稿无存,今已不作为言,幸无此方面错失。而旧作小说及新诗,为人所知,即为此受累不少。且今年老体衰,已禁受不起矣。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也。虽今非昔比,一切总以谨慎为宜!”

沈祖棻致施蛰存信(寄梅堂藏)


几天之后,她又写信叮嘱道:“培养青年,原为老年乐事。惟恐事与愿违,仍须出以审慎。青年爱好诗词,向来如此。即在文化革命中,以及作法家注释时,仍有青年愿学求教,悉坚拒之,心中亦殊感不安也。但尤其在当时武大情况下,于人于己,皆有害无益,不得不慎之又慎也。书画诗词文物近似,稍注意及此。然一松一紧,一张一弛,亦向来如此。但棻意认为现在一切,总要看总方向,大方向,枝节及具体部分,时稍松紧,无关大体。古典诗词,必须批判继承;青年必须引导其向前看,不可向后看,旧诗老人可偶而自作,但青年不可作;四旧必须批判,不可复旧等等大关键处,必须时刻在心,不可忘记。愈是松时,情形似好转,尤须切记勿忘。棻每以紧时为当然,松时则一时例外,更须安分守己,以免忘其所以。友人每以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也相戒;旧日学生亦皆以老年不问世事,安度晚年,老年更受不起风浪为劝。因之益加谨慎。当今日情势似好之时,尤其望兄勿以拙作示人,并请于便中致意周君及杨君,并转告杨君诸友为幸为盼!至于诸青年前,更望勿偶及贱名也。兄当笑其过于小心及迂阔矣。琐屑奉渎,尚祈谅之为感!或亦妇女之见耳。”

施蛰存和当世几位闺阁诗人素有联络。八零年女词人丁宁重印《还轩词》,就得力于施蛰存的大力协助。一九七二年施蛰存开始与程千帆夫妇通信。在沈祖棻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除了诗词唱和,他还多方设法帮程千帆夫妇代购武汉不易买到的罐头、猪油、毛笔、笺纸,帮程千帆向书法家陆维钊求字。他还把自己研究碑版文物的心得《金石百咏》寄到武汉。沈祖棻对碑刻没有下过功夫,自嘲施蛰存是“对牛弹琴”了。然而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能得一知己和自己谈诗论文,关怀起居,就正如寒江渔火,野林樵声,给人多少安慰。沈祖棻曾作《岁暮怀人四十二首》,其中一首写施蛰存:“冲波破浪寄双鱼,念旧情深愧不如。一自上元灯冷落,断碑残贴闭门居。”第二句就是写施蛰存在每次风波过后,总是无所顾忌地先致信来嘘寒问暖,使人感激不已。而沈祖棻则因自己多所顾虑,往往不能早一点回信奉候,心里感到愧对故友。

自古每逢佳节,诗人最容易触景生情,生出面对人世的孤独感。乾隆三十八年除夕的笑语喧腾之中,黄仲则却好像置身世外,“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一九七五年的女词人、退休老教师,在中秋佳节这一天,也会觉得自己身处世界边缘,但她比前辈多了一份“有情惜往日,无意卜他生”的达观。这天临睡前,门前夜色,如水浸沙。她又拿起钢笔,吸好墨水,铺开早买的横格信纸,给朋友再写上几个字。她对纸上的朋友轻声说道“夜间搬藤椅在屋外独坐望月良久,四邻皆早睡,且夜凉即不出户。四邻不闻语声,四野阒无一人,幽寂之极,静境殊佳。夜凉露重,归屋作此书,亦殊悠闲也。”


>原题《中秋涉江人》,收入《好书之徒》。经作者授权刊发。


【问学书屋 · 今日推荐】


《涉江诗词集》

沈祖棻 原著,程千帆 笺注

凤凰出版社2019年版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相关阅读】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莫砺锋诗话中秋
一代知识女性的心灵悲歌——沈祖棻与她的诗词
文章知己千秋愿——沈祖棻与程千帆(附沈祖棻诗词选)
“当代李清照”沈祖棻的“病”与“词”
沈祖棻:将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格融入词中
刘重喜:沈祖棻先生的为学和为人
顾学颉:吊珞珈山上的幽灵——记女诗人沈祖棻

冉云飞:无端留命供刀俎——沈祖棻文革未刊书信两封(上)

冉云飞:无端留命供刀俎——沈祖棻文革未刊书信两封(下)

风流长忆涉江人 | 纪念沈祖棻先生110周年诞辰
她始终眷恋她所爱的一切 | 纪念沈祖棻先生109周年诞辰
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 | 纪念沈祖棻先生108周年诞辰
文藻极绚烂,而人却极平淡 | 纪念沈祖棻先生逝世41周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